首页

国产女王调教网

时间:2025-05-29 14:41:24 作者:国台办:倚外谋“独”以武谋“独”必遭民意反噬 浏览量:95002

  中新社兰州3月17日电 题:尘封千年的丝路简牍记载了什么?

  ——专访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研究馆员肖从礼

  中新社记者 冯志军

  西北边塞出土的数万枚汉简内容丰富,是记录两千年前汉代丝绸之路的“百科全书”。被誉为“汉简故乡”的甘肃,有哪些“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简牍文物?这些尘封千年的丝路简牍记载了什么?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研究馆员肖从礼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作出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甘肃简牍中有哪些关于古丝绸之路的记载与故事?

  肖从礼:纸张未发明前,简牍是中国古人最主要的文字书写载体之一。一般来说,竹制的称为“简”,木制的称为“牍”。古人因地制宜,南方地区盛产竹,故简牍多为竹质,西北地区就多取材松、胡杨和红柳等。

  敦煌悬泉汉简、敦煌马圈湾汉简、居延汉简、肩水金关汉简、天水放马滩秦简、地湾汉简……20世纪以来,甘肃先后出土秦、汉、晋、唐、西夏五个时期的简牍6万多枚。其中,汉简占全国出土汉简的半数以上。

  这些简文生动记载了两千年前汉代河西边塞的屯戍劳作、衣食住行、思乡之情、畜牧耕种、递送文书、社祭腊祭、使者往来、诏书律令等,如汉代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文书、边塞私人书信、官方驿站接待记录等。

  这些汉简既是2000年前丝绸之路上万千故事的日常书写,又是秦汉时期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历史、地理的第一手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其中所载的历史细节,比如解忧公主的家国情怀、戍边士卒生活生产、百姓柴米油盐的烦恼事等,既有历史深度,更显历史温度。

2022年3月10日,甘肃敦煌市悬泉置遗址保护利用项目基础设施工程开工建设。王斌银 摄

  敦煌悬泉置出土有一件汉简《龟兹王夫妇在悬泉》。其中记载,公元前65年,龟兹王和夫人在悬泉置得到了汉王朝的高规格接待。悬泉置为龟兹王夫妇专门准备了相应的坐卧生活用品。在堂上放置有八尺卧床,床上有青黑色帷。除此以外,在传舍门内供人坐用的床亦张帷,专供贵宾使用。龟兹王夫人是解忧公主的长女,有汉家血脉,沿途驿置为龟兹王夫妇提供了最好的接待。

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研究馆员肖从礼讲述解忧公主的西域故事。李亚龙 摄

  远嫁乌孙的解忧公主,在乌孙生活了半个世纪。“年老思土,愿得归骸骨,葬汉地。”汉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解忧公主向汉宣帝上书请求返回长安,这封密信在当年二月进至敦煌,后传至万年驿。据《汉书》记载,天子见信后“闵而迎之”。

  悬泉汉简显示,次年九月,解忧公主带着亲信,由龙勒入敦煌。汉朝廷在此前已下令高规格接待,整个敦煌对此事非常重视,悬泉置官员在地上铺满了贵重的毯子,几公里外,接待者就列在道路两边守候。

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研究馆员肖从礼讲述龟兹王夫人在敦煌悬泉置的历史记载。李亚龙 摄

  诸如以上的简文记载还有很多,无一不体现汉王朝对与西域交流交往的重视和温情。

  中新社记者:通过纷繁的丝路简牍记载,如何窥见汉王朝对丝绸之路畅通的保障?

  肖从礼:其实回到两千多年前,古丝绸之路的道路交通是非常危险的,要在如此漫漫旅途中保障东西方往来,需要朝廷进行大量的投入和保障。通过汉简记载可知,汉王朝需要提供大量的粮食储备和相关生活及出行物资,并开展相应的管理。

出土于敦煌悬泉置的《鼓令册》,主要记载招待官员、使者往来。李亚龙 摄 出土于敦煌悬泉置的《鼓令册》,主要记载招待官员、使者往来。李亚龙 摄

  敦煌悬泉置出土的一枚《里程简》,详细记载了从武威郡到敦煌郡沿途各驿置之间的里程,它和另一枚在居延地区出土的《里程简》互为补充,两者完整记录了从京城长安到敦煌的路线、里程以及沿途经过地区,共同勾勒出完整的丝绸之路东段路线图。

  相较于只言片语的史料记载,这两枚汉简详细记载了汉代丝绸之路官方设置的驿置站点,也就非常有力地证明了丝绸之路不是一条随便走的路,而是一条由朝廷提供保障的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往之路。沿途设置的驿置站点,就相当于今天高速公路沿途的服务区,这才保证了东来西往的各国使团有食宿和出行的保障。

  在丝绸之路上设置类似悬泉置等众多驿站,一开始主要还是为保障各国之间的官方往来,因而并非人人都能入住,需要带着官方授发的“介绍信”才能入住停留。《汉书·西域传》上记载的是西域诸国,汉简中也有不少关于西域多国的国王或使团停留的记载。

  中新社记者:通过多年发掘研究,如何让“冷门绝学”简牍学走近大众?

  肖从礼:与敦煌学一样,简牍学从一开始就是一门国际性显学。甘肃自1907年以来,发现了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的简牍,未来还可能会有重大发现。但多年来,甘肃简牍一直处于“有馆无舍”的困境,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只能沉睡在库房。

2023年9月,历时四年建设的甘肃简牍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观众参观展出的放马滩秦简。九美旦增 摄

  2023年9月,甘肃简牍博物馆开馆,超过5万件(组)馆藏文物终于能够与观众见面。作为目前中国汉简藏量最大的专题博物馆,我们通过“简牍时代”“丝路见证”“边塞生活”“简牍书法”四大基本陈列,对甘肃30多批次简牍的出土情况进行了系统介绍。

  通过丰富的展陈形式,展览清晰地反映了汉代中原王朝对西域三十六国有效管控,以及汉朝廷和三十六国交流往来的历史渊源。通过简牍文献展现真实故事,还原官员、士卒以及普通民众工作、生产和生活的场景,反映当时边塞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简牍所体现的中国书法发展的源流和成就,还将带领观众深入了解秦汉简牍书法艺术风格的变化发展,再现丝绸之路的简墨风貌。

敦煌悬泉置出土的壁书《四时月令召条》,是目前所见中国最完整的汉代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文书。甘肃简牍博物馆 供图 甘肃简牍博物馆所展陈关于四时禁令的汉简。李亚龙 摄

  甘肃简牍博物馆所藏千余件中国国家一级文物,对研究秦汉历史文化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们专注于简牍的整理、出版和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肩水金关汉简》《地湾汉简》《玉门关汉简》《甘肃秦汉简牍集释》等简牍文字整理成果的出版,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最新的第一手资料。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平台汇聚更多专家学者,不断破译简牍中的文化密码。

  受访者简介:

肖从礼。李亚龙 摄

  肖从礼,甘肃简牍博物馆研究馆员,整理研究部主任,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简牍学及先秦秦汉史。近年来一直从事馆藏汉简的整理研究工作,出版有《居延新简集释(五)》(2016年)等专著。中国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悬泉汉简整理研究”子课题“悬泉汉简与汉代河西社会”负责人,中国国家社科基金“地湾汉简整理与研究”(2018年)项目负责人。

【编辑:曹子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国铁南宁局加开或重联211列旅客列车服务清明出行

报告》来自同程旅行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港澳地区用户对广东主要城市的住宿、交通等旅游产品关注较高,整体搜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接近300倍。在广东地区的主要旅游城市中,港澳游客对广州、深圳、珠海三地旅游产品的关注度相对较高。

北京城市副中心将积极吸引绿色产业国际投融资

和父母一样,习近平对家人要求也非常严格。他担任领导干部后,每到一处工作,都会告诫亲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我的旗号办任何事”。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为女儿取名明泽,就是希望她“清清白白做人,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山西古建筑100问——梁思成为什么称佛光寺为“第一国宝”?

就文化层面而言,不同民族文字在碑刻上的呈现,反映了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如八思巴文是元朝国师八思巴创制的蒙古族文字,它出现在孔庙碑刻中,展现了蒙古族文化与儒家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满文碑刻亦如此,彰显满族文化与儒家文化的结合。各民族对孔子和儒家文化的认可,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增强了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

信心处于低点!调查称六成美国人认为美国经济陷入衰退

王永红指着桌子上几个泥人小孩,他们或背或扛,或牵着骆驼驮着一捆捆甘草,嘻嘻笑笑的。“这就是我们小时候。”王永红说,以前勤工俭学,经常去山里采中药材,麻黄、甘草、苁蓉等。往昔的情景被王永红以泥塑的方式重现。

月亮之上“梦想绽放” 增强现实+AI生成技术揭秘鹊桥二号发射全程

相关资讯
吉林省教育厅通报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一学生死亡调查情况

蔡奇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决定》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坚强决心,充分释放了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强烈信号。宣讲全会精神,首先要讲清楚全会的重大时代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讲清楚我们党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要深入宣讲党的二十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入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入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宣讲全会《决定》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深入宣讲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基本要求,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激发改革活力,推动各项改革举措精准落地、取得实效。

热门资讯